科室设置
就医指南
勇担使命践初心 抗击疫情显担当
市中区人民医院抗疫工作纪实
金秋9月,丹桂飘香,本是阖家团圆之际,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防控遭遇战骤然打响,市中区人民医院闻令而动,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全面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全院上下遵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部署,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决战姿态和果断措施,全力投入扑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全院干部职工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在市中区全员核酸检测、做好社会面管控形势下医疗服务保障、院感防控、外派核酸采样、流调溯源等主阵地,夜以继日忘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全力以赴守护着全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迅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做出“三医人”的奉献和努力,践行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使命。
勇担使命,扛实战疫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主动担当作为,靠前指挥,亲自部署,果断处置,发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是医院当前最首要、最紧要、最重要工作”的要求。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按职责和预案,快速开展统筹部署,指挥调度,沟通协调,应急处置,反馈整改等工作,指导各职能部门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抓严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遭遇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先后召开5次疫情专题会议和7次部门工作部署会议,传达省、市、区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指挥部重要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和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反馈,科学预判,精准把握要点重点,逐条线的深入研究讨论难点痛点、困难和问题,开展桌面推演,不断梳理优化流程,调整方案和措施,强化责任和监督,有力推动医院各项疫情防控决策和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
防疫担当,“战”在一线
争分夺秒,快速阻击。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医院迅速抽调医务人员组建近100人的外派防控工作队,昼夜工作,满负荷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集结出发奔赴“战场”
完成一天的任务互相鼓励
“红黄码”应急采样组,负责“红黄码”人员的入户核酸采样;“追阳”组负责追阳”及环境消杀,辖区内核酸检测出现混管阳性,“追阳组”就会第一时间追踪到相关人员进行单独核酸采集和环境消杀;“密接”管理组负责密接和次密人员的入户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极端情况下应急采样组,负责极端条件下特殊人群的核酸采样。约80名承担着不同任务的外派采样医务人员,由市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24小时待命,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应急,她(他)们就迅速出现在哪里。她(他)们是距高风险人群最近的人,感染病毒风险系数高,却没有一名同志畏难退缩;市中区作为老城区,老旧院落居多,坡陡路滑,楼道狭窄,没有电梯,没有路灯,不熟悉路况,常常需要在昏暗中快速地爬梯而上;时间紧,任务重,她(他)们与时间赛跑,使尽全力,克服防护装备带来的闷热、呼吸困难、行动不便等不适,一层又一层地上楼和下楼,反反复复,防护服里的衣衫湿了干、干了又湿……直至精疲力竭,瘫倒在地;她(他)们最长工作时间可达10多个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她们在催促中快了还要再快,会因急于完成工作在奔波中摔跤跌倒,膝盖大腿淤青一片,却仍坚持完成采样;她(他)们中有刚支援成都抗疫胜利返回完成隔离,来不及归家修整就又投入家乡防控的战斗;她们中年龄最大的护士54岁,原本已退居二线岗位,得知外出采样人员严重不足,主动请命,坚持与年轻护士一样承担工作任务,却轻松表示“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红黄码”应急采样组准备出动
入户采样
完成任务后累到在地
还有近30人集中隔离点的医疗保障人员,为集中隔离点的正常运转、防控和医疗保障而不懈努力;刚完成成都支援任务的流调溯源人员,返内后继续用专业的流调溯源知识为及时有效地追阳断链而努力工作;外派基层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人员为完成区域内核酸检测任务在PCR实验室而连轴奋战;卫生防疫工作专班身着防护装备24小时在中高风险区卡点蹲守,随时解决群众需要……。他(她)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竭力克服艰难险阻,坚决完成任务,用行动彰显着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救治为先,院感同步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社会面管控形势下医疗服务保障和院感防控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医院承担着市中区发热病人、红黄码人员、集中隔离人员、封控区和管控区群众等的医疗救治工作。在社会面管控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高难度的院感防控要求和管控带来的种种不便,医院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力量,克服重重困难,采取一切手段和措施,全力保障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切实做好急危重症、发热、透析、孕产妇、急诊手术、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
一是摸清底数,做好预案。立即启动市中区特殊人群就医需求排查,根据摸排底数,及时完善社会面管控期间特殊人群医疗救治服务预案,同时做好应急救治准备。指定专人负责特殊人群医疗诊治联络和咨询,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辖区内特殊人群、重点人群主动随访,预约就诊时间,详细告知就医流程和注意事项,切实保障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
二是强化院感防控,科学规划诊疗流程。结合医院实际,启动住院病区整合预案,对内科和外科住院病区进行优化合并,同时按三区两通道设置大内和大外缓冲病区,将新入院核酸双检阴性的患者安置在缓冲病区,待三天三检阴性后再转至普通病房。在急诊科设置应急缓冲留观室,并划分普通区和黄码区,分区救治急诊患者;在门诊设置独立的红码患者透析室,使用CRRT进行血透治疗(按普通透析记费)。应急启用白马鑫康隔离病区,按预案迅捷启用储备的医疗设备、耗材、药品和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及时收治需隔离治疗的红码病人;启动“黄码”人员定点救治工作预案,保障“黄码”病人的门诊和住院需求;强化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院感督导,对发热门诊、缓冲病区、“120”和急诊科安排院感督导员专人全程院感防控指导;强化院内环境消杀,加强医疗废物及污水规范化管理和处置。通过系列措施,既满足了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形势下各类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又尽最大限度降低了院感防控风险,同时也保证了紧急状态下医务人员统筹调配和对外抽调需求。
开展紧急情况下病区整合及规划流程桌面推演
为红码肾衰患者做crrt治疗
三是强化发热门诊管理,做好诊治工作。根据专家意见,持续优化发热门诊取药、收费等流程;强化上岗前专业培训和考核,持续提升防护意识;认真做好发热病人的诊治和隔离治疗;发现阳性患者,立即确定封控区域,及时转运患者,开展终末消毒,对环境进行采样,确保封控区域及时复诊。满足了区域内发热病人治疗需求,保障了医疗安全。
采用复盘阳性病例的方式进行院感防护知识的现场教学
督导医废转运工作
后勤有保障,抗疫有力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齐备、充足、迅捷、畅通的后勤物资保障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和保证。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积极按要求做好日常防控物资储备,落实满负荷运转30天应急物资储备,同时强化与供应商的应急供应合作,确保应急状态下批量防控物资供应。疫情发生后,根据一线疫情防控需求,科学组织、迅速调配、及时配送各类防控物资,为医院各岗位、城东社区54个核酸采样点及入户采样提供物资保障,源源不断为一线作战的医务人员输送防控“盔甲”和“武器”,使他(她)们无后顾之忧,高效有力地在一线奋战。
物资保障组。克服人员不足,时间紧、任务重,搬运量大,运输不便等诸多困难,发挥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常常连续作战,深夜开工,不厌其烦地按需求搬运、分拣、打包、配送
2023-03-29
2023-03-15
2023-03-04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1
2023-02-27
2023-02-22
2023-01-13
2022-12-30
2022-12-29
Copyright © 2015-2020 年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原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5032646号-1
医务科:0832-2022021 急救电话:0832-2056745 咨询电话:0832-2056999 投诉电话:0832-2056709
医院地址: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阴家巷99号
邮编:641000
技术支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信息科